文:葉競文
馬來西亞的咖啡文化很怪。
与世界其它國家相比,我們喝咖啡不依豆類品種,或沖泡法來追求分類,而是獨創一格的靠顏色來決定。
我們有咖啡“烏”(黑咖啡)、有白咖啡、青咖啡、紅咖啡或“紅毛”咖啡等。走遍大街小巷,問盡大眾,各有所擁護的各色咖啡飲料。餐飲店肆,各有所擅長的飲料產品招徠推廣。
總言之,馬來西亞人很有自己一套依據顏色的分類法來喝咖啡。我們都很會喝,喝的熱情、固定,理由不一,但每天必定要喝。其目的是為了提神,或与三朋兩友品飲聚集聊天,或和麵包充飢。喝的數量可觀,叫的顏色品牌朗朗上口,但可惜的是,仍舊不懂得喝咖啡。
喜歡喝“黑咖啡烏”者,未必知道其原料是烘培后的咖啡豆加上白糖煮至焦化后才有濃厚的黑色兼口感。一公斤咖啡粉可以沖泡出過百杯黑不透光的咖啡烏,此效果乃是高焦糖份所貢獻的。
喜歡喝白咖啡者,未必知道是即溶咖啡混調非乳提煉奶精再加糖精出來的成果。有高份量奶精,方有濃郁的口感;有糖精,才能激動我們的味覺感觸。
享用紅或青色咖啡者,或許不知道所飲用的是速溶咖啡加上植物提煉素。或許,享用全天然的植物可能更直接獲取其效果。
此外,在海外風氣吹進我國之際,隨處可見高檔的美式、意式咖啡館。在舒適環境下,來一杯“紅毛”咖啡;如 Cappuccino 或 Latte 拿鐵(這個甚麼“鐵”究竟為甚麼要拿,要怎麼拿,且留待下回分解),上上網、敘敘舊,class極了。但如果要了解其咖啡的特點、產地、烘培度分別,一問之下,也許會瞠目結舌不知所以然矣。
國外遊客到了馬來西亞,禮貌上都會嘗試黑咖啡烏或白咖啡,但喝了后,還是搖頭不明個中特點。近百年咖啡文化,依舊高溫煮糖至焦(要不顏色不夠“厚”,味道不夠濃),或者即溶加奶精及糖精(要不不夠香滑),再關乎普遍糖尿患例頻高不下,無怪大多數慕名而來嘗試后,不以為然者居多。
馬來西亞的咖啡文化之怪,就在我們愛分青紅皂白的來喝咖啡,就如百花爭艷,五顏六色,各有所好也。
然當今世界趨勢已提升至健康的喝純咖啡,品真本質;我們本土的咖啡文化,能登大雅之堂否?閉門之車,能繼續分庭抗禮否?品飲水准,能開竅昇華否?
讓我自己喝杯咖啡來想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